全国服务热线:0898-08980898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地址:
海南省海口市
邮箱:
admin@youweb.com
电话:
0898-08980898
传真:
1234-0000-5678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傲世皇朝新闻 > 行业新闻
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史家海:基础科研向产业转化的关键——科研做到领域第一、技术满足市场需求、放眼全球寻求融资添加时间:2023-09-30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但从全球范围来看,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总存在着一道看似难以逾越的鸿沟。如何推动成果转化,已成为产学研各界重点关心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答上述疑惑,络绎科学邀请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药物研发公司 Carmine Therapeutics、Carcell Biopharma 的联合创始人史家海在线进行了一场题为“从 Rubius 到 Carmine 和 Carcell ,基础科研如何实现产业转化?”分享会,向广大观众朋友介绍他从基础科研走向产业转化的历程和经验。

图 | 史家海

史家海是一个追求创新、追求极致的科学家,也是一个有产业转化意识的实用主义者。谈及创新意识与产业化实践时,他表示,做基础科研,要有勇争第一的精神,科研最重要的思维和要求是创新;但产业转化的思维模式不同,科研产业化的要求是满足需求,如这项科学研究能够转化成什么疗法,满足哪些患者的需求等,这才是产业转化需要考虑的。

史家海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又跟随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白头研究院的 Harvey Lodish 教授做博士后,研究红细胞发育及合成红细胞药物的改造。

图 | 红细胞 (来源:Pixabay)

史家海在 Harvey Lodish 的指导下,参与到了体外合成的红细胞药物输送研究之中。后来,基于这项研究, Harvey Lodish 于 2014 年在波士顿创立了 Rubius therapeutics 公司(以下简称“Rubius”)。Rubius 于 2018 年成功上市,当时市值接近 20 亿美元。

作为研究的重要参与者,史家海对于这段宝贵的成果转化经历如数家珍,甚至至今仍记得当初的许多细节。他回忆称,那是在麻省理工一个形状奇怪的实验楼里的一场小型合成生物学研究聚会上, Harvey Lodish 讲述了“红细胞药物输送”研究,而他自己则用不甚流利的英语介绍了“合成红细胞递送系统”。当时 Flagship Venture 的创始人 Noubar Afeyan 就在现场,对此很感兴趣,于是向这项史家海参与了的红细胞疗法抛出了天使融资的橄榄枝。

在分享故事之外,史家海又着重介绍了红细胞疗法的特点及重要作用,这或许也是当时能够获得投资人青睐的关键原因之一。

史家海说:“红细胞没有任何遗传物质,具有很长的体内存活期,能够在人体内存活 120 天,能进入人体大循环和微循环,还有极大的表面积和体积,能够利用临床的输血操作进行自体或异体输注。”

基于红细胞的这些特性,2014 年,史家海参与的研究合成了既具有正常红细胞的理化性质,又能携带任意治疗性蛋白的红细胞,开发出了合成红细胞递送蛋白质药物疗法。Rubius Therapeutic 正是利用这一技术进一步开发了针对癌症、自身免疫疾病的红细胞疗法。

图 | 血袋(来源:Pixabay)

由于第一代工程化红细胞太贵,史家海 2015 年来到香港后,开始与同事一起转向了红细胞外囊泡研究。这一研究,对于近年十分火热的外囊泡研究而言,很有价值。

外囊泡是新一代药物载体,尽管研究火热,但其产量非常低,要获得足够用于载药研发的外囊泡,需要耗费数十亿个细胞。另外,外囊泡的纯化也存在一定困难,目前纯化方法如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或尺寸排阻色谱法,耗时长且难以大规模操作。如果使用永生化细胞替代生产外囊泡,致癌 DNA 和反转录转座子元件就有可能与 RNA 药物一起转移。实际上,所有有核细胞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转移风险,因为目前尚不能预测哪些细胞存在危险的基因。而史家海选择用红细胞生产外囊泡,就可以有效实现减少有核细胞带来的风险问题。

目前,外囊泡领域的头部公司,无论是 Codiak Bioscience 还是 Evox,大多选用的外囊泡都是由有核细胞。这些外囊泡很小,通常只有 40 纳米左右,因此只能用来输送短链 RNA 和小分子。而史家海研究的红细胞外囊泡却能达到140 纳米左右,可以装载较大的 RNA 药物,这让红细胞外囊泡具备了突出的递送优势。

史家海在红细胞外囊泡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对核酸药物的递送,包括小分子化合物;长链、短链核酸药物,以及 4.7kb 的 Cas9 长链 mRNA等;之后又开发出了基于红细胞外囊泡的非病毒基因疗法。

在通过融资走向产业化道路上,史家海并非一帆风顺,寻找中美投资无果后,他找到了新加坡风投机构 Esco Ventures X ,这才获得了初轮融资。史家海参与成立的红细胞外囊泡(RBCEV)的药物及基因治疗递送平台 Carmine Therapeutics 于 2019 年正式成立。

对于这些波折的经历,史家海很豁达,他说,创新药研发是一段艰难的历程,但走下去也是前程万里,希望能有更多的创新药问世,帮助需要的患者。正是在这种信念的带领下,史家海乘风破浪,将“科研+产业”这条路越走越宽,2020 年 7 月,Carmine Therapeutics 宣布与国际制药巨头武田制药达成 9 亿美元的药物研发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针对两个靶点,共同展开对罕见病的药物的研发合作。

对于未来的畅想,史家海强调了希望能够开发第三代红细胞疗法。在他的蓝图中,有两点非常吸引人,一是未来可以建立一个红细胞合成系统,让输血变得更简单,不再需要通过人体捐献来实现;二是希望可以通过静脉注射代替风险较高的骨髓移植,达到修改造血干细胞基因的目的。对于这些规划,史家海很有信心,他表示,“我们正在做基础研究,理论和研究都是非常扎实的,相信这个目标在十年之后会得到初步实现。”

另外,在分享会中,史家海还畅谈了对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认识。他认为,目前,国内外情况和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国外已经有多家头部制药企业将投资目光放眼全球,愿意去赌创业转化成功率只有 2% 的创新技术。而国内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市场期待更具有创新能力、产业转化成功率更高的药企。他对此评估道,只要技术成熟或相对成熟,科研数据扎实,产业转化成功率基本能达到 70-80% 。

作为对故土饱含情怀的科研工作者和企业家,史家海曾明确表示过,希望能够在中国建立分公司,搭建中国人需要的本土平台,目前 Carcell 已在上海和深圳落地,将研发癌症相关治疗药物,造福故乡。当然,这种规划的背后,除了故土情怀外,更是他对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发展的信心。

史家海表示,中国青年科学家具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也已取得了许多系统性科研成果,同时很多团队已在世界顶级刊物上发表了研究成果。他同时相信,伴随着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生命科学产业园区的繁荣发展,中国生命科学领域也将迎来飞速发展。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