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
- 海南省海口市
- 邮箱:
- admin@youweb.com
- 电话:
- 0898-08980898
- 传真:
- 1234-0000-5678
若想了解一个城市,最快、可能也是最好的方法,就要去看看那里的博物馆和菜市场。一个承载着文化传承和印记,另一个则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2007年,新加坡政府推出了“再创我们的家园”(Remaking Our Heartland,简称ROH)计划。在这个ROH计划下,新加坡建屋局系统翻新获选的市镇,改善老市镇的居住环境,为社区注入新的活力。其中,兀兰、白沙和大巴窑是计划中加入翻新的第三批市镇。
不久前,我去到了大巴窑地区,漫步并感受当地生活。在蜕变发展之后,大巴窑已然成为了现代都市中的温情地,便利而舒适的社区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确是极佳的可分享的案例,遗憾过往鲜有人发现和整理,希望可以给国内的社区商业打造提供一些参考。
先来了解几个背景。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成立于1960年,负责新市镇开发建设和公共组屋建设、管理。至今,新加坡完成了26个新市镇的规划,并基本建设完成。
租屋是由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承担建筑的公共房屋,英文简称HDBflats。组屋制度也始于1960年,目前有超过85%的新加坡人居住在组屋。新加坡早年建造的组屋并不显得破旧,原因在于政府对年久组屋的维修及时,几乎是5年一小修,10年一大修。过去几十年中,组屋区不断翻新,社区容貌升级,增加的包括绿色空间和供以人们活动的社区空间。以翻新为目标,不只是外观的修复,最终目的是提高居民的生活归属感,打造出关爱居民的和谐场所。在“再创我们的家园”计划下,政府不仅要让老镇换新貌,还要兴建更多社区商业项目,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大巴窑是新加坡建国初期建设的第一批组屋。在经历了第一代新市镇建设对女皇镇的建设后,大巴窑作为新加坡第二个卫星镇于1964年开始被设计和建设。虽然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但其早期对居住社区与商业关系的缜密考虑和系统规划,仍然不失为一个极佳的社区商业典型案例。
在大巴窑镇的翻新计划展览,即“再创我们的家园”启幕会上,新加坡国防部部长黄永宏致词说:“大巴窑过去50年经历蜕变,但依然是个充满温情的地方。当我年轻时,大巴窑不像现在这样。有多少人记得大巴窑在六七十年代叫什么?大巴窑当时因私会党猖獗和犯罪率高,被称作‘东方芝加哥’。但是今天,我很少接到有关大巴窑的投诉,唯有居民投诉说孩子想在大巴窑买房子住,但屋价太贵。”
第一代新市镇女皇镇建造始于上世纪50年代。规划并实施了图书馆、游泳池、体育场及饮食中心。但由于未在服务覆盖范围上考虑规模,商业在外观的辨识度、与居民生活路网的交融性、与学校等其他功能的配合度上都未做到一次到位,而经过了后期改造。
而由于初期规划所显现的问题,在制定新加坡整体概念规划的同一年,大巴窑开始结合第一代新市镇的不足,进入整体协同规划。6年的时间,将散落的工厂、村屋和郊区养殖场整体规划和更新为12个邻里区块,约15.6万居民,8.5平方公里。从原有的一房、两房式,开始出现四、五房式的大型组屋,由此也搭建了家庭化等更丰富的居住型消费单元。
彼时,被公认较为成功的是对居民区商业的规划布局。大巴窑区的商业呈现3条商业街的布局,实现了商业空间内部衔接便利,区域内拥有多家购物中心和百货,也更好的实现了服务覆盖居民的可到达性。
在我所去到的这个区域中心,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 HUB同时连接了一个MALL、公交车与地铁枢纽中转站、商业街,围绕着居住区域,共同完成了商务、商业、公共服务和居住的功能合一,这也是新加坡社区设计的缩影,从中可以看到许多值得借鉴的关键点。
旺盛的商业人气受益于便利的区位交通条件,以及对于先天条件的后天合理利用。
这里拥有新加坡最大的空调室内巴士站,是本地首个拥有连接地铁的冷气巴士转换站。距离居住区仅五分钟步行范围内,即可到达巴士站,地区线路可直达乌节路等中心区域。
连接地铁的冷气巴士转换站,新的便民设计考虑到新加坡热带气候因素,在舒适的室内空间即可实现交通变更。
大巴窑规划采用了TOD模式的优点,邻里中心结合了快速路和地铁站的出入口,集约便利性优化了新市镇中心的公共设施布局,充分缓解中心城市的高强度开发压力,为居民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在人们对于公共职能的确定性需求下,来到大巴窑的目的也不尽相同,目标消费范围加大,而因此能够弥补商业人口的空缺。以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为核心,大巴窑同时结合多个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辐射加大后,使社区之外的人也常出入大巴窑地区,带来了社区外的消费人群。
社区商业所担负的,在于要构建出一个理想生活的样貌,既能脚踏实地,又能实现怡然生活的梦想,各式的生活场景需求就成为这体系中的必要存在。
在这个区域,涵盖咖啡、标准餐食,拥有送餐和节日套餐功能,低价超市和普通超市同时设立,供不同消费选择。从水果、蔬菜到服装、百货,从家电到首饰、眼镜,从餐饮到美发、美甲,日常生活的各个服务门类,居民只要下楼步行5分钟左右便可到达。
通过各种商业形态和功能的集聚,提供日常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商业,配套功能的体现更是社区商业的关键。
我在这里可以看到,HDB HUB衔接了大巴窑体育场、大巴窑公园,其中MALL也涵盖有大众书局、医疗服务等完善的配套服务。事实上,最初这里的邻里中心设计仍是不明确的,在改建中逐步增加了服务功能。同时因靠近市中心位置,增加的公共服务功能、配套功能的发展规模超出了新市镇范畴,而成为了城市级的中心区域。
当城市发展进入由“量”向“质”的提升转型时期,注重人在城市空间中的体验,才能体现规划设计的人文效能。在我们追求视觉冲击和标新立异的当下,实际上,越来越多的设计反倒成为了人们只可遥远相望,而无实际意义的资源冗杂浪费。强调人的存在和人的需求,到最细微的差别,这是国外优秀的社区商业模式最值得借鉴的方面。设计的尺度决定了设计的目的,而我们始终是围绕人的需求,不只是为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更是提升生活品质的保证。
值得学习的是,在新加坡的城市设计中,生活配套功能永远是放在首要思考的位置。例如我们看到,普遍的新加坡邻里中心设置位置,距离居住区最远的距离也不过500米。这个数字借鉴了国外的研究成果,研究显示,温带地区生活的人们,愿意走路的距离是600米,而新加坡处于热带地区,露天环境下人们只愿意行走400米。但因400米半径面积过小,而500米恰好可以环绕起一个有足够数量居民往来的中心,这也是最经济利用土地,同时又足以为居民提供便利的方法。
以系统的结构形成整体组织,大巴窑邻里是新加坡新市镇规划中的首例。当然,限于诸多历史条件,其中发展仍存在缺陷,所以在新的ROH计划下,未来五到十年仍存在提升的空间,也是我们值得去思考如何改变的借鉴。
除了商业、公共服务等实际功能之外,新加坡政府也希望通过增添其他元素,令居民生活在便利性提高的同时,也有更多舒适的选择。在新的规划中,要建造新组屋单位、翻新步行街和民众广场,为行人修建道路顶棚,设置新的自行车架和自行车道,以此扩展,将打造更多绿色空间和无障碍设施,配备邻里公园等供以居民休闲放松的绿色场所。
过去的新加坡租屋规划欠缺居民停车方面的考量,在新的规划中,在大巴窑建立了整栋停车楼,缓解了土地需求和城市停车的压力,同时,连通居民到达停车楼的路径可以多选,便利度极大提升。
由于规划的年代长久,许多细节功能已经满足人们的需求,但在视觉外观上仍需要进一步改造,从而成为既满足服务性的根本宗旨,也能装点城市面貌的提升力。
大巴窑镇中心未来将建起“艺术与历史角落”,用以传承大巴窑的文化和历史。
城市的凝聚力在于人们对文化和历史的共同认知,文化传播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文化也同时对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反作用力,这也是社区商业和便利配套规划之外的重要课题。
新加坡组屋采用的“邻里中心”规划,分级配套的公共设施将商业和服务功能集中一体,在为人们提供最大的便利化下,满足多方面生活和消费需求。这在大巴窑是最集中的体现,在未来的ROH计划中,大巴窑还将以更新的面貌呈现。
城市发展在经历了从核心区逐步外扩,再从外部回归核心区改造的过程。在国内,随着经济常态化发展阶段带来的转型需求,因为城市发展战略而必须面对新现实思考。城市化率的提升促使社区商业迅速发展,预计203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66%-67%,预计未来每年将有1,200万-1,400万人口进入城市,中国也将形成2万个以上的新社区。
随着社会发展,地产竞争加剧,社区商业开发运营者进入全新思考维度。社区商业是区域成长过程中的陪伴型物业,其角色应该在新现实下,被重新定义。传统理念中,社区商业是交易、便利、刚需的功能化描述,而面对新消费现实,社区商业更是公共社交的机会点,亦是社区氛围和谐的稳定剂,好的社区商业是居住区域消费者的亲切与自豪感。从这个方面解读,我们可以重新认知社区商业其实承载了多重角色。
最长久的陪伴大概是融于生活分秒甚至无形,可始终坚守,带来朴实却温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