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898-08980898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地址:
海南省海口市
邮箱:
admin@youweb.com
电话:
0898-08980898
传真:
1234-0000-5678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傲世皇朝新闻 > 公司动态
辽宁如何优化营商环境?这组文章说透了添加时间:2024-09-09

原标题:辽宁如何优化营商环境?这组文章说透了

10月9日起,辽宁日报推出“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振兴发展”专栏,在一版连续刊发“以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报道,围绕学习贯彻我省9月28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通过大量采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企业、专家、群众等,分别聚焦“办事方便”“法治良好”“生态宜居”“成本竞争力强”“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五个方面,把“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讲清了、说透了。

这五篇系列报道分别为

10月9日,《把方便留给市场主体和群众》

文章指出,市场主体和群众对于办事方便与否的感受,是衡量该地区营商环境好坏最为直观的标准。我省要实现办事方便,需树立新理念、拿出新举措,站在“用户体验”的角度,从思想深处解决为人民服务的认识问题,带着情感与“温度”,以便民提效为目标,与企业、群众一起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以高水平制度创新推动辽宁高质量发展。

10月10日,《让市场主体安心安身安业》

文章指出,近年来,我省投资吸引力和市场主体满意度不断提高,但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服务效能等方面仍需加强。法治良好,是更高层次的营商环境,政府应做到依法治理、依法办事,同时也要严格监管市场主体,加大执法力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调整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

10月12日,《“一升一降”打造成本洼地》

文章指出,优化营商环境,我省针对问题发力,“加减”并用出台压税费、减成本、降杠杆等政策降低该降的成本。但对于企业而言,与政策支持同等重要的还有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中,企业权益必须得到充分尊重、受到法律充分保护。这既需要制定完善的地方性法规,也要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让违法者寸步难行,让守法者得到尊重。

10月13日,《让更多人喜欢辽宁向往辽宁扎根辽宁》

文章指出,优化营商环境的根本目的在于“筑巢引凤”,当前是一个产业跟人走的时代,要以生态环境好、宜居度高为目标,构建涵养适宜人才成长的社会生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从人才实际需求出发,提升服务的精准性。由此,优化营商环境不仅要打造依法行政、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的政务环境,也要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宜居环境。

10月14日,《优化营商环境人人都是参与者》

文章指出,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元素,事关发展,决定未来。优化营商环境,要从思想上“清障”。广大干部要甘当“店小二”,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体验,同时还要把自己摆进去,化“局外人”为“局中人”,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牢固树立“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观念,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系列报道原文如下

↓↓↓

1

↑↑上下滑动阅读全文↓↓

把方便留给市场主体和群众

——以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报道之一

“审批通过,没地方下载电子证件”“纸质的提交了,还要网上再提交”“申请驳回后,找不到原来申办的记录和材料”……因为网上办事不方便,市场主体和群众在某市的政务服务网上留下了35个“差评”。

一个地区办事方不方便,市场主体和群众的感受最直接,是衡量营商环境好坏最为直观的标准。而这35个“差评”,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部分地区和部门的“所为”与办事者的“所盼”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今年年初以来,我省围绕复工复产、一网通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等开展了4次大规模的调研督导,在政务服务大厅和一些具体办事部门发现了系列问题,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两个现象”,即“等靠要”“推拖绕”等现象禁而不止、基层落实工作中“上热中温下冷”现象仍然存在。

省营商环境建设局副局长祝国勋在接受采访时,将“两个现象”归结为思想认识问题,“我们通过这种大密度、高强度的调研发现,这一问题在各地各级中并没有彻底消除,在基层干部中尤其严重。我们的一些干部,面对群众、企业、基层要办的事情,第一反应就是‘不行’,习惯找文件、找条文佐证他的‘不行’,而不是想办法帮助把事情办成”。

辽宁省湖北商会会长丁碧存是我省聘请的营商环境监督员,他在收集有关办事方便的诉求时遇到了很多“边缘性问题”和“新事物问题”。比如,机构改革后,一些局拆分了,但是职能却没有分清楚,在办理一些事情时,经常会出现踢皮球的情况。有些部门对一些新东西不及时进行培训,在具体办理过程中无法推进,最终使很多事情搁浅。

民建省委委员、沈阳全密封变压器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赵淮林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历史遗留问题,一个部门协调不了找其他部门,然后再找分管领导。我们现在搞‘放管服’改革,搞几证合一、几十证合一,但历史遗留问题没解决,依然办不了。”

怎样才能让办事方便?省营商环境建设局智库专家梁启东说:“要站在‘用户体验’的角度,以便民提效为目标,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解决群众最为诟病的‘办事慢、办事繁、办事难’问题,节省群众和企业办事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成本。”赵淮林则建议借鉴天津经验,结合辽宁实际情况进行承诺制、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一制三化”改革。

祝国勋说,目前来看,我省要实现办事方便,需树立新理念、拿出新举措。对于选择性放权、放权不彻底这样的问题,要通过对简政放权工作的全面审视加以解决,该取消的彻底取消,该下放的全链条下放。对于保留下来的权力,也要进行制度上、流程上的“再造”,把考核的指挥棒,调整到网办率和方便程度上,力争全部实现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对于审批中办一项要准备几十份材料这种问题,要学会事中事后监管,只要核心要件在,只要企业信用状况良好,并向行政机关作出承诺,就可以容缺后补、以函代证,就可以办理有关事项。

对辽宁来说,优化营商环境已经不是战术层面问题,而是事关全局的发展战略问题。9月以来,我省各地区、各部门以前所未有的紧迫感行动起来,以挂图作战的方式,逐项推进。“十一”前,省营商环境建设局启动了包括8项主要措施的“一网通办百日攻坚”行动,提出在今年年底前,全省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到100%,大幅提升实际网办率。10月6日,全省“一件事一次办”工作推进会在大连举行,会上,大连市营商环境建设局详细介绍了政务服务基础数据“三统一”工作情况,以及各阶段具体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10月20日前,大连市“一件事一次办”的经验做法将在全省完成复制推广。

与此同时,以办事方便为目标的优化再造政务服务流程工作也在全省全面铺开,今年年底前,要按照“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次数、减人力”要求,逐项规范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做到省市县办事指南基本要素一致,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审批中的“不计时环节”全部制定“承诺办理时限”,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采访中,大家一致认为,办事方便,就是让群众、企业办事感到便捷、高效、痛快,不用求人就能办成事。只要从思想深处解决为人民服务的认识问题,带着感情、带着“温度”,与企业、群众一起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就一定能以高水平制度创新推动辽宁高质量发展。

2

↑↑上下滑动阅读全文↓↓

让市场主体安心安身安业

——以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报道之二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事关全局发展的战略位置,省委明确提出,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努力营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

法治良好,是更高层次的营商环境。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离不开法治护航。近年来,我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扎实推进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营商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与广大群众、市场主体的期盼与需求还有不小差距。

前不久,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报告》时指出,整体看,我省营商环境建设水平有明显提升,投资吸引力和市场主体的满意度也在不断增强。同时也要看到,与发达地区横向比较,我省营商环境建设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服务效能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对这几年我省营商环境的变化,投资者最有发言权。

在采访中,大连市某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几年,跨部门跨层级“双随机”联合执法检查解决了以往条块分割执法体制带来的多头多层重复执法问题。但随后,这位负责人话锋一转表示:“对于政府服务效能的进一步提升,感觉仍有很大空间。比如‘放管服’改革有瓶颈,‘一放了之’‘明放暗不放’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有些部门办而不决、拖而不办现象仍时有发生……”

营商环境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以良法推动善治,让市场主体安心安身安业,着力创造一个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辽宁仍需持续发力。”采访中,不少人士直言,“就目前情况而言,辽宁法治化营商环境仍存在体制机制短板,法治辽宁、诚信辽宁建设任重道远。我们仍需抓住关键问题补齐短板,出重拳实招优化营商环境,并以此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从根本上解决阻碍辽宁振兴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出重拳补短板,从何处发力?辽宁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闫海认为,法治良好的基本要求是加强对政府和市场主体的双向约束,一方面要求政府做到严格依法治理、依法办事,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另一方面要严格监管市场主体,加大执法力度,把法律威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这首先要求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提高各级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有专家指出,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一些干部法治观念淡漠,不依法律依关系,不讲规则讲人情;有的地方政府诚信不够,缺乏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招商引资时承诺不践诺,超职权承诺,落实中不兑现。破解这些顽症痼疾要求政府不能“任性”、新官必须理旧账,必须靠法律的刚性约束,强化履约监督。要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的诚信体系,开展政府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加大对诚信主体激励和对失信主体惩戒力度,坚决查处和纠正损害营商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营造法治良好的营商环境,市场主体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参与者和守护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也要强化诚信意识,守法经营、诚信经营,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尽力。

对此,省委指出,在约束政府的同时,也要依法约束企业,必须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付出相应的代价,让守信者一路绿灯、越来越便利,才能涵养良好的信用环境。闫海认为,对市场主体合法经营活动保护的同时,应继续加强对重点领域的市场监管工作,预防区域内重大违法事件、风险事件发生。

近几年,我省不断通过改善法治环境来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但应该看到,执法随意、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依然存在。专家学者认为,亟须把法治贯穿到市场经济各环节各领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调整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实现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倡导用法治的方式让市场主体形成稳定预期,让他们放心投资兴业。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讲师刘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需要在立法、执法、司法各个环节发力。比如最高检提出,要加强非公经济平等保护,对民营企业负责人涉嫌犯罪,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但在具体法律层面,对于逮捕条件、不起诉条件虽有规定,也存在一定的模糊地带,有必要明确一些更加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标准,以确保检察机关在具体办案过程中有据可循。”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法治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只要持续加强法治建设,以更有力的法治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就能为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蓬勃发展厚植土壤,为辽宁振兴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3

↑↑上下滑动阅读全文↓↓

“一升一降”打造成本洼地

——以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报道之三

裁剪、码边、压胶、消杀……

10月9日,丹东海合谷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又一批防护服下线,即将发往欧洲。

“我们是丹东最早获得出口资质的防护服生产企业之一,容缺办理、绿色通道等服务为企业节省了成本,既为防疫作出了贡献,也抢得了市场先机。”公司总经理梁伟表示。

战“疫”过程中,丹东从无到有,成为全省最大防护服生产基地,目前全国用于出口的医用防护服中有15%以上来自这里。

成本竞争是市场竞争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成本包含原材料、人工等生产要素,制度、税费、金融等环境要素,也是决定企业成本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我省持续发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采访中,不少企业家表示,如果平时审批手续能像疫情期间一样“短平快”就好了,如果金融普惠范围更广就好了……

“企业的呼声,说明我们的服务还有不足,生产成本看市场,但发展成本要看‘市长’。哪儿环境成本更低,哪儿就是发展的‘梧桐树’、成长的‘聚宝盆’,相反,市场主体活力就会受限。”辽宁大学经济管理学教授李伟光的话语中肯。

找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我省将“加减”并用,尽最大努力将该降的成本降下来。

减得有力,目光要看得更长远,只有企业多了、壮了,经济才能活力四射。

压税费。“大幅度降低非税收入,虽然短期内财政会有一定压力,但会推动资本向更高效率方向流动,必将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认为。

减成本。煤、水、电、气等生产要素是维系企业生产的关键。日前,国务院决定将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至年底。

对此,国网辽宁电力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及降低电网环节收费是降电价的主要措施,预计今年可为全省工商业客户降低用电成本34亿元。

降杠杆。金融改革不仅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辽宁振兴的突破口。“解决融资问题,国家的政策力度很大,但必须通过创新改革来实施,不然就会错过窗口期。”省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此之外,企业的物流成本、创新成本等也应列入重点关注领域。沈阳深国际物流园副总朱家楠期待有更多降低物流成本的好政策出台,政府能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适当补贴。

对于企业而言,与政策支持同样重要的还有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普祺集团董事长刘奇在辽商总会论坛上表示,规则是让越界者无处安身,让守则者自由自在。只有将违规的成本提高了,依法经营的成本才能降下来。

这一观点得到了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CEO武少杰的认同,“我们年研发投入约为主营业务收入的10%,这是成本中的‘大头’,若不保护知识产权将没有企业能发展壮大”。

不仅研发,企业严格按照标准排放也是有成本的,违规排放就相当于侵犯了所有人的权益。

在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营商环境课题组组长刘钊看来,良好的营商环境中,企业权益必须得到充分尊重、受到法律充分保护。这既需要制定完善的地方性法规,也要出重拳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让侵犯者付出巨大代价,以保证公平公正。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提升执法的规范性和透明度,进一步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制度,使监管既无处不在又无事不扰。”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认为,环境是吸引投资的关键,也是未来工作的重点,“提升违法成本,就是降低合规成本,就是推动产品竞争力提高和产业转型升级。唯有让违法者寸步难行,才能让守法者感到公平、获得尊重”。

打造适合企业成长的生态,就是为发展孕育活力,为企业减轻羁绊,就是为振兴添加不竭动力。唯有先打造成本洼地,才能筑起投资高地,让辽宁逐步走上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

4

↑↑上下滑动阅读全文↓↓

让更多人喜欢辽宁向往辽宁扎根辽宁

——以更高标准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报道之四

“一些政策很好,但希望申请程序能简单一点,落地更快一点。”“像我们这样的小微企业依旧融资难,没有固定资产很难拿到贷款。”采访中,创业者遇到的一些问题,反映出我省营商环境建设还存在短板,与群众和市场主体的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

在现实中,有时一个细节就决定了投资者的选择。一位在我省做人工智能培训的创业者,带领团队在当地政府提供的创业大厦里工作。在企业蒸蒸日上的时候,这位创业者突然被告知,大厦电梯将于每天下午6点之后停运。“我们加班是常态,如果每天下午6点就下班走人,谈何创业?”在沟通无果的情况下,这位创业者选择向南方城市转移。

电梯服务,看似一个小问题,然而见微知著,市场主体就会据此作出选择。一句事不关己的推诿,甚至一个不屑一顾的眼神,都会让人才用脚投票。

过去,是人跟着产业走,生产资料在哪里,人才就集聚在哪里。在新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下,情况或已改变——人才往哪个地方走,技术、资本、项目就往哪个地方聚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都是人脑加电脑“二脑”的“带土移植”。进入产业跟人走的时代,打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生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优化营商环境,其根本目的在于“筑巢引凤”。只有打造一个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场景,一个富有时代感、极具吸引力的生活场景,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到辽宁投资创业、工作生活,让更多人喜欢辽宁、向往辽宁、扎根辽宁。

要以生态环境好、宜居度高为目标,不断优化包括政治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创新生态在内的生态宜居环境。

事实证明,政治生态是保证一个地区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好不好,首先要看政治生态是不是清朗,政商关系是不是“亲”“清”。

采访中,有学者表示,持续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对辽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至关重要,必须以此为根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树立正确的导向,进而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

打造依法行政、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的政务环境是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宜居环境也是优化营商环境。

“生态宜居是良好社会环境的另一种表达。”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思宁认为,一个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好不好,不是简单的气候条件问题,更能体现出这个地区是不是贯彻了绿色发展理念,是不是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走了国内几十个园区,最后选择辽宁锦州滨海新区,我们看中的不仅是这里的政策和配套,也是相中了这里宜居的环境。”辽宁龙宇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何健波告诉记者,企业去年4月来到锦州滨海新区投资,项目推进十分顺利,当地政府倾力打造水清岸绿滩净岛美的黄金海岸,十分有吸引力。目前企业团队已有70多人从常州迁移到锦州。

如何让各类人才在辽宁安心、安身、安业?涵养适宜人才成长的社会生态至关重要,这集中体现在一个地区教育、医疗、科技、文化、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上。

“只有从人才实际需求出发,才能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在今年6月省政协举行的月度协商座谈会上,不少企业界委员表示,辽宁应着力满足人才对学习提高、事业发展以及生活品质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如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好事业发展平台,树立全社会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风尚等。

“我们需要真正叫得响的人才政策。”省营商环境建设局副局长祝国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些地区嘴上重视人才,却对人才真正的需求视而不见,好的政策也存在宣传不到位、申请繁复、落实时间长等问题。必须直面问题,换位思考,研究真正能吸引人才的好政策,努力让这些好政策看得见、摸得着、能落地。

决定成败的,往往就是细节。涵养良好创新生态,必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要进行制度创新,为创业者助力,更要在执行层面拿出更大的决心、细心和耐心。

“我们要尽一切可能免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帮助创业者在浑南区成就‘第一桶金’。”沈阳市浑南区副区长郑向东对此已有清晰的认识。目前,浑南区正优化生态空间布局,营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落实“兴辽英才计划”“盛京人才”等人才政策,全面优化人才服务,围绕新兴产业引培紧缺人才、高精尖人才和海外人才。

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宜居宜业的生态建设不是一役之功。只有全省上下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全面发力、久久为功,才能让各类人才如鸟归林、如鱼得水,向辽宁集聚、在辽宁扎根。

5

↑↑上下滑动阅读全文↓↓

优化营商环境人人都是参与者

——以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报道之五

“我们企业申请一项政策优惠,在南方的分公司,当地公务人员登门帮助申请,而辽宁公司去相关部门申请时,却被告知‘等文件、等通知’。”我省一位民营企业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一热一冷的温差必将带来发展的差距。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元素,事关发展,决定未来。营商环境建设被摆在事关全局发展的战略位置。

近年来,我省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东北地区最早进入计划经济、最晚退出计划经济,很多干部还是时常用惯性思维方式来面对问题——“等靠要”“推拖绕”,认为自己是“局外人”,问题是别人的,与己无关。

来源:辽宁日报

编辑:李雪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