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898-08980898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地址:
海南省海口市
邮箱:
admin@youweb.com
电话:
0898-08980898
传真:
1234-0000-5678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傲世皇朝新闻 > 公司动态
“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文章之36|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添加时间:2024-08-12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确保国家经济安全,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要求,是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人民长远利益的重大任务,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保障,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必须进一步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一、“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十三五”以来,经济安全工作协调机制逐步健全,涉经济安全相关政策体系日趋完善,较好保障了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抵御内外部各种冲击与威胁的能力明显增强,为维护国家发展和安全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不断提升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大国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产业链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础。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制造业规模居世界首位。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服务业快速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迅速发展,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里程以及港口吞吐量均居全球首位。

  (二)粮食安全持续巩固

  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国,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十三五”以来,我国粮食连年丰产,产量稳定超过6.5亿吨,粮食播种面积由2015年的17亿亩上升至2020年的17.5亿亩,单位面积产量由2015年的365.5公斤/亩上升至2020年的382公斤/亩,增长4.5%,谷物自给率超过95%,口粮自给率达到100%,人均粮食占有量超出世界平均水平30%以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上。粮食储备和应急体系逐步健全,政府粮食储备数量充足,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36个大中城市和价格易波动地区建立了10—15天的应急成品粮储备。粮食流通体系持续完善,粮食物流骨干通道全部打通,公路、铁路、水路多式联运格局基本形成。

  (三)能源资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能源安全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基本形成了煤、油、气、电、核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2020年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为38.4亿吨、1.9亿吨、1888.5亿立方米,发电量达到7.4万亿千瓦时,是世界上能源自主保障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能源输送能力显著提高,建成天然气主干管道超过8.7万公里、石油主干管道5.5万公里、33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30.2万公里。能源储备体系不断健全,综合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四)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转的基石,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十三五”以来,我国金融事业快速发展,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相结合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得到遏制,影子银行无序发展得到有效治理,重点高风险金融集团得到有序处置,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果,互联网金融和非法集资等涉众金融风险得到全面治理,经受住了国内外各种挑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带来的考验,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二、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安全面临新情况新挑战

  “十四五”时期,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国家经济安全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责任重大。

  (一)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存在诸多短板

  同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我国产业基础不牢、地基不稳问题仍然突出,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方面对外依存度高,许多产业面临“缺芯”“少核”“弱基”的窘境。国际产业竞争更趋激烈,一些国家保护主义泛滥,人为阻碍产业链稳定运行。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大力吸引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回流,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制造业,努力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我国制造业面临“双重挤压”的严峻挑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不高,专业化、差异化、高端化生产性服务业和精细化、品质化、便利化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仍较滞后。

  (二)粮食安全不能丝毫放松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粮食消费总量刚性增长,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状态。我国粮食生产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基础还不稳固,国际竞争力不强,抵抗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差。部分地区存在耕地“非农化”、耕地“非粮化”现象,南方土壤酸化、北方土壤盐碱化、东北黑土地退化问题仍较突出,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抗灾减灾能力有待提升。粮食结构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质量安全风险依然存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仍然不足,很多种子大量依赖进口。

  (三)能源资源安全面临不少挑战

  我国是制造业第一大国,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期,未来一段时间对优质资源的需求仍将高位攀升。与此同时,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等重要大宗矿产以及多种战略新兴产业所必需的稀有金属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不少矿产进口来源高度集中,稳定供应容易受到各种外部因素冲击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关键装备和技术较为落后,一些优势矿产资源过度开发,综合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次资源利用还存在不少问题,资源浪费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四)金融领域风险点多面广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一些国家采取超常规货币政策,可能对我国金融安全形成外部冲击。金融体系一些长期形成的隐患并未有效消除,疫情下新老问题相互交织叠加,结构复杂的高风险影子银行容易死灰复燃,银行业不良资产反弹压力骤增,一些中小金融机构资本缺口加速暴露。不法金融机构依然存在,非法金融活动屡禁不止。金融机构常态化风险处置机制尚待完善,非正规金融体系交易活动缺乏有效约束。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失信惩戒不到位,市场透明度需进一步提高。同时,要高度警惕平台企业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带来的冲击。

  三、“十四五”时期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的主要举措

  “十四五”时期,要强化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着力提升粮食、能源、金融等领域安全发展能力。

  (一)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在重点产业领域加快形成完整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实施产业链竞争力调查和评价工程,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聚焦电子信息、计算机、生物、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基础薄弱环节,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业、基础技术等短板弱项。针对产业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主要依托企业构建关键零部件、材料、设备等备份生产、应急储备、调运配送等体系。

  (二)着力维护粮食安全

  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完善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和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强化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统筹衔接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稳定并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推进粮机装备自主研发和产业化。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加强中央储备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培育国际大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加强国际粮食贸易投资合作。

  (三)加强能源资源安全保障

  推进能源革命,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持续加大国内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投入,稳妥推进煤制油气技术升级示范,夯实国内油气产量基础,有效保障核心需求。优化油气管网布局,有序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积极稳妥发展水电,安全发展先进核电,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持续优化煤炭产能结构和布局,全面推动煤电清洁高效发展,巩固煤炭兜底保障作用。完善能源风险应急管控体系,加强重点城市和用户电力供应保障,强化重要能源设施、能源网络安全防护,完善应急保障预案。推进矿产资源节约高效开发利用,加强资源地质勘探,提高矿山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鼓励矿产资源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深化能源资源国际合作,完善多元进口格局,持续拓展海外供应,维护战略通道和关键节点安全。培育以我为主的交易中心和定价机制,积极推进本币结算。扩大油气储备规模,健全政府储备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油气储备体系,加强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充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

  (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持续完善权责一致、全面覆盖、统筹协调、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功能监管,更加重视行为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做到“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定宏观杠杆率,保持货币、股票、债券、外汇和房地产市场稳定。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强化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防范化解影子银行风险,有序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规范资本市场秩序,打击危害市场平稳运行的违法行为。完善债务风险识别、评估预警和有效防控机制,健全债券市场违约处置机制,推动债券市场统一执法,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严惩逃废债行为。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框架,坚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金融综合统计工作,发挥信用惩戒机制作用。在支持金融创新的同时,严防垄断、严守底线,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