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898-08980898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地址:
海南省海口市
邮箱:
admin@youweb.com
电话:
0898-08980898
传真:
1234-0000-5678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傲世皇朝新闻 > 公司动态
靠撤诉拿单,催缴中科院年费,知网如何花样作妖添加时间:2023-03-26


选题 | 刘笠
采编 | 刘笠、南书
汇编 | 张杭
排版 | 忘尘

又到了一年一度催甲方续费的时候,

知网成功把自己催上了热搜。

一则中科院无力续费后的停用通知,让知网的「黑中介」式商业模式再度引发众怒。

甲方公开吐槽,是因为实在没法忍了

近日,一封落款为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邮件在网上流传。

邮件中,疑似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于4月8日发布的

“关于CNKI了积累期刊和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无法正常下载的通告”称:

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暂停中科院对CNKI数据库的使用权限,即日起,将无法正常下载CNKI科技类期刊和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

通知中还提到:

“多年来,CNKI数据库凭借其在中文期刊数据库市场上极具影响力的市场地位,
续订价格始终维持着较高涨幅。
2021年中科院集团中国知网数据库订购总费用已达到千万级别
高昂的订购费用已成为中科院集团资源引进中的‘巨无霸’。”

就停用原因,通知表示:

“中科院与同方知网公司就费用、订购模式展开积极讨论,
但在多轮艰苦谈判后,中国知网数据库依然坚持近千万的续订费用,
并且在成员数量、单家价格等方面条件相当苛刻。”
并称,“根据上述情况,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正考虑通过
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对CNKI数据库形成替代保障。”

总起来说,通篇就是在说一个事儿:

知网太贵了,年年大涨价,说是改成团购,

努力砍价也没便宜多少,还是一样的贵!,脆别用了,考虑换别的。

随后,“甲方”中科院和“乙方”知网,都对此事进行了初步回应。

中科院表示,停用消息属实,并将用万方、维普替代知网。


知网方面,最初只简单回应了消息「不属实」。

或许是被舆论逼得无可奈何。

4月19日,知网在其官方公众号上就

「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合作服务的说明」进行了正式回应,称

“2022年,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
对包括知网数据库在内的国内外部分数据库的采购模式进行了调整,
由统一集中采购模式转变为有需求院所组团联合采购模式。
经过友好协商,调整知网数据库订购模式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由各院所选择订购内容,
计划在近期完成组团工作、签署协议并启动2022年度服务。”

针对停用的消息,知网表示,

“2021年度协议期满后,
为满足科研人员和广大师生的文献获取需求,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知网商定延长订购服务至3月31日。
在4月1日之后的过渡期间,知网延续了各项服务,
未出现服务停止或中断的情况。
知网也将继续向中科院所属各院所提供正常服务,
直至2022年度协议签署并启动服务。”

知网要表达的是:

“中科院确实嫌我贵,想整团购,我们还在谈,

一切后续合作都在有序推进中,我们到期也不会马上停止服务的。

感觉就像一对情侣,中科院已经对渣男提出了分手,但知网还在苦苦挽留。

双方各自的声明,再一次将知网推到舆论场的前沿,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大部分网友都站中科院,知网被骂成了狗。


老教授获赔70万,论文立马被下架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知网伤过的第一个学校了。

据媒体梳理,从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间,

包括北京、南京、武汉、太原、厦门等在内的多地多所重点、普通高校发布公告表示暂停使用知网,原因均为知网费用涨幅过高

2012年12月,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发布公告称,

因“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商家涨价过高,
至今无法达成使用协议,
从2013年1月1日起该库平台(包括期刊、报纸、会议和学位论文)将暂停使用

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发布了知网停用通知,称

“由于续订价格涨价离谱,我校与中国知网公司的谈判不成功。
这些年来,CNKI公司涨价幅度过大的行为已受到全国很多高校的抵制,
包括许多知名的985高校”。

同年3月,北京大学也曾贴出即将停用知网的通知,称

“不向商家过分的涨价行为轻易妥协”。

2018年12月,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公告称,

因与知网就续订价格及使用方式未达成一致,经研究决定,
自2019年1月1日起,暂停访问知网数据库。

2021年,集美大学图书馆公告称,

由于知网数据库资源价格不断上涨及预算原因,学校对订购方案进行了调整。

不过,在停用一段时间后,

由于知网数据库资源内容的独有性,

以及其资源整合的一站式搜索在其他数据库很难实现,

大部分高校迫于各种压力又继续与知网合作。

笑到最后的还是知网。

某科技大学的资源建设部主任曾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表示,知网涨价幅度越来越大的趋势,大概是从四五年前开始的,按照这个趋势,“没几年可能就要翻一倍了”。

如此看来,知网和广受诟病的东方IC、方正字库似乎并无不同。

但事实上,相比普通用户,高校才是涨价最大的“受害者”。

平时大家对知网感知度并不高,因为下载论文的钱都是学校掏的。

写一篇好论文至少要查十几篇文献。

如果论文查询都是作者自己掏钱,那么成本可能高达数百元甚至上千元。

学生们每在校园里打开一次知网,都是高校在为知网的“天价”买单。

除了因收费过高被高校集体吐槽,

2021年12月,“知网擅录九旬教授论文赔偿70多万”一事也曾引发热议。



据悉,中国知网擅自收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100多篇论文。

老人家不仅没拿到一分钱稿费,下载还要付费。

老教授说,最初发现被知网侵权,是学生要用自己的文章《中国经济史辞典》,在知网上下单,要交26块钱。

“它用我的《辞典》没给我一分钱,我要用还得交钱,你看这是个什么事?”

赵德馨最终胜诉,累计获赔70余万元。

不过,知网虽表示

“将积极处理赵德馨教授作品继续在知网平台传播的问题”,

但距公开致歉后,知网干的唯一一件事,

就是把赵德馨教授的所有论文全部下架,不允许别人查阅和下载。

更过分的是,知网连带着把赵德鑫论文里署过名的学生

73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苏少之的论文也下架了。

这招狠啊,株连九族。

但大家要知道,知网向来白嫖。

能从知网这拿回这么大一笔钱的知识分子,赵德馨老教授可谓是中国第一人。

知网利润率比宇宙第一行还高

鉴于整件事都是由涨价而起。

那么,小编不妨带大家扒一扒,

知网一年到底能赚多少个小目标?

对国内做学术、科研的人而言,

中国知网是国内最大的知识数据库,

自称“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

他的资源与底气是:

坐拥 6000 多万份文献、核心期刊收率为 99%。

而作为一家商业数据库,知网做的却主要是学术生意。

自称“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却没点基础设施的样子。

做着学术的事,却干着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勾当。


据天眼查显示,知网所属公司为同方知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4年,是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的子公司。王明亮为法人代表。


该公司由知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100%控股,

而知网国际的企业类型居然为外国法人独资,注册地在“开曼群岛”。

也就是说,这实际上是一间不折不扣的无法监管的国外公司。

中字头的名称,外资的实际控股,Drama感瞬间拉满。


在同方股份2020年的财报数据中,

知网在该财年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11.7亿元,

毛利率高达53.9%,净利润近1.93亿元;


2021年上半年,同方知网主营业务收入4.9亿元,毛利率也达到了51.3%。

要知道, A股最赚钱、2021年净利润3483亿元的工商银行,

其2021年第一季度的毛利率才46.2%。

问题是工行在全国共有员工434089人,其2021年纳税金额高达1096亿,

这也就相当于每天平均会纳税3亿,而知网独此一家。

这让小编不禁想要高呼:牛掰了我的知网!

你超越了“宇宙第一大行”,难道是“宇宙第一大网”!

但另一方面,知网的运作模式和盈利模式,

一直在被社会各界诟病。

一边收录著作权人作品,一边在未明确获得作者本人授权的背景下,

在网络上传播获利,作者却得不到任何报酬。

其实,赵德馨老教授并非个例。


天眼查的法律诉讼显示,截至2022年3月15日,

知网关联公司共涉及1500多条诉讼,案件总金额达数百万元。

看到这儿大家可能会问了,中国不是有著作权法吗?

明明规定了著作权人享有包括复制发行、

通过信息网络传播等方式使用作品并获得报酬的权利

知网咋还这么大胆?

媒体报道里,知网的面孔则永远偏向于“理直气壮”,白嫖有理:

自己的数据库通常跟学校或期刊合作,不与作者直接对接。

也就是说,作者在向期刊投稿时,

就应看到并默许了投稿须知中“稿件将编入知网数据库”等的表述,

如果没看见,那也赖不着知网。

换句话说,知网就像是个“借鸡生蛋”的二道贩子,

先让大家投稿到期刊,再从期刊上免费转载。

如此一来,都不需要对接作者本人,更不用支付作者稿酬。

把这些文献低价收入高价卖出,做着一本万利的生意。

这明明就是仗着市场规模和垄断地位搞“店大欺客”。

一般的学术期刊,如果不被知网收录,

那就意味着自身影响力将大减,这也使得知网得以用低廉的价格收录期刊文献。


而在“售货”环节,通过知网会员流量计费标准表可以看出,

知网针对的是个人用户,论文收费标准为0.5元/页,

下载一篇20页的论文,要付10元,硕博论文则在15-25元/本不等。

收录一篇论文不花钱,只要有人下载,知网轻轻松松就白嫖一杯奶茶钱。

“进货”便宜“售价”高,知网以中间商的身份赚得盆满钵满。

高校成了知网的免费供应商,不止要给知网白打工,还要给知网交年费。大冤种有木有。

有学术界人士表示,知网不仅垄断了学术论文资源,更借机垄断了学术评价资源。

在近年高校与学术机构的量化指标中,

知网论文发表、引用、下载、影响力等数据成了重要评价标准,

这让知网更加“有恃无恐”。

卖别人的著作权,表露我的初心

社交平台上对知网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


人民日报点评称知网渔利“却非新闻”,

好家伙,这是二进宫都不止了:

“中科院因不堪近千万续订费停用知网,再次将知网抛上火山口。
事件原委尚需起底,知网被指借“垄断”地位渔利却非新闻。
知识无价,收费有据,但一种商业模式屡屡冲撞公共利益
频频敲打世道人心,乃至不时打法律擦边球,确有反思必要。
如何平衡商业逐利与公共利益关系,该有个说法了!”

@半月谈评论称知网“开时代倒车”,称其为“绊脚石”

“在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知识的共享成本不断降低,
作为知识中介的知网却不断提高收费价格,
结果导致中科院这样的顶尖学术科研机构都要望而却步
无异于开时代倒车。
『知网的“霸道”收费逻辑,该有一个说法了!”

博主@中工网则认为,知网是干着中介的活儿,可能有侵犯著作权的嫌疑:

如果知网销售的产品归属知网,
那么知网对其所属产品自主定价、自主确定经营模式就是企业管理问题,
只要是合法经营,其采用何种经营模式他人无可指责。
如果知网销售的产品只是代为管理和托管经营,
则知网未经作者同意归集作者的产品并对外有偿销售,
则涉嫌侵犯著作权,应该受到法律处罚;
如果知网销售的产品涉嫌垄断市场和不正当竞争,市场监管部门应该责令其纠正。”

网友@奋斗的奧斯卡表示,

“知识为什么不收归国有,而是给资本家拿别人的成果赚钱。”

还有网友@凌绝不见山表示,

“我们愿意付费,但应该是付给原作者,而不是知网这种窃取别人成果的垄断企业。”

先前,知网董事长王明亮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

“知网最初成立的目的,
是为了给全国的科技人员提供全面系统的及时的情报服务。”

现在来看,这个垄断了中国95% 以上正式出版中文学术资源的数据库,

这个成本极低收费却如此霸道的“中介”,似乎早已背离了初衷?

既然把自己定义为“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

那么基础设施的作用应该是做好学术服务与知识共享,而不是逼单和坐地起价。

不和国外学术网站比文献数量和质量,

反而内卷国人搞窝里横,知网此举无异于竭泽而渔。

今后的路该怎么走,知网该好好想想了。

大家对此怎么认为?欢迎在评论区给小编留言。

#中国知网##中科院回应因千万续订费停用知网# #知网#

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和「评论」

做一个既看深度,也要吐槽的小宝贝

关注我,每天都有新鲜事儿哦~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账号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平台注册入口